玉器文化

  玉器,是指用玉石雕刻成的器物。玉器包含古玉,自雕琢成器算起100年以上的玉器称为古玉或古玉器。下面提供了关于玉器文化的信息,欢迎参阅。
  
  中华文明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传承至今从未中断,这是人类文明史上一大奇迹,而作为文化载体的玉器真实地记录了中华文明诞生、延续和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须臾不曾分离,这是奇迹中的奇迹。中国近代地质学家章鸿钊在《石雅》一书中写道:“夫玉之为物虽微,使能即而说焉,则凡民族之所往返与文化之所传嬗,皆得于是征之。”如今,政府和民间已经收藏了可观的各个历史时期的玉器,制约学术研究的体制性障碍正在逐渐扫除,我们已经到了对玉器“即而说焉”的时候了。什么是玉文化?根据琢艺轩和田玉的穆宇静老师介绍,玉文化是在玉器这一中国特有的文化载体上蕴含的中华民族的思想和精神,这种思想和精神处在不断的扬弃之中。从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而言,人类文明已经经历了神治社会和人治社会,现在进入了法治社会,它们是无可替代和逾越的。奴隶社会是以神灵意志为规范准则的神治社会。中国的神治社会从三皇五帝算起,历时三千多年,其间玉器的文化内涵是玉石通灵,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灵巫以玉事神”(语出《说文解字》)。封建社会是以伦理道德为规范准则的人治社会。中国的人治社会十分漫长。在人治社会早期,相当于春秋时代至东汉末年,这段历史时期玉器的文化内涵是玉有五德,我们也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君子比德于玉”(语出《礼记》)。人治社会中期也就是从两晋到元代,这段历史时期玉器走向鉴赏化、商品化,玉器的文化内涵更多地表现为庶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就是吉祥、如意、平安,至今我未能从历代文化精英的述作中找出一句合适的话来概括。人治社会晚期即明代和清代,社会经济出现了回光返照的繁荣,在统治者影响下,玉器成了荣华富贵的象征,这里也有一句现成的话可以概括,就是“白玉为床金作马”(语出《石头记》)。现在,我们的国家已进入了以人民民主为规范准则的法治社会。要问法治社会里玉器的文化内涵我就不知道了,可以说的是,当前我们对玉器的认识还停留在人治社会晚期。对于明清玉器的文化内涵我们是再熟悉不过了。正是因为社会认同“黄金有价玉无价”,于是产自缅甸的翡翠硬玉伺机进入中国,大有压倒正宗而稀缺的和田软玉之势;也正是因为“黄金有价玉无价”,于是大量伪品、赝品古玉器被源源不断生产出来,当今尤盛。这些社会现象都是冲着财富二字而来的,是明清玉器文化内涵派生出来的。对于两晋到元代玉器的文化内涵我们也容易理解。这段历史时期经历了汉民族与北方、西方民族在政治、文化上的碰撞较量,各民族在“天命有德、天降有罪”的信仰下逐渐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其时玉器从文化载体的主宰地位上坠落下来,被上层社会视为小道,因而在民间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尽管各民族的统治者为了争夺一个天子的名分,时不时地兵戎相见,但各民族的老百姓向往的是天下太平,祈求的是祥和平安,他们在玉器这一文化载体上表达和寄托了这一共同的心愿。至于人治社会早期玉器的文化内涵我们似乎也不难理解。人治社会并不是说统治者可以无法无天,伦理道德是人治社会的“法”和“天”,它是人治社会全体社会成员认可并且遵循的规范准则。从春秋时代开始,儒家学派就把人伦道德观念加置于玉器,独尊儒术的汉武帝建立起完整意义的封建社会之后玉德的观念越来越精炼,最后确定为玉有五德,就是“温润而泽,仁也;孚尹旁达,信也。”人治社会早期玉器这一文化内涵促成了汉代琢玉工艺的空前发展。


  相关珠宝资讯有:购买珠宝玉器要“四注意”    玉器的保养和清洗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