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玉

  蓝田玉珠宝天然玉石的一种,从何时开始有蓝田玉,有着怎样的应用价值及传说呢?以下是详细的资料提供:
  
  蓝田玉是古代名玉,早在秦代即采石制玉玺,有著名的和氏璧。唐代及以前的许多古籍中都有蓝田产美玉的记载。据记载,唐明皇就曾命人采蓝田玉为杨贵妃制作謦(一种打击乐器)。其《汉书·地理志》,说美玉产自“京北(今西安北)蓝田山”。其后,《后汉书·外戚传》、张衡《西京赋》、《广雅》、《水经注》和《元和郡县图志》等古书,都有蓝田产玉的记载。至明万历年间,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称:“所谓蓝田,即葱岭(昆仑山)出玉之别名,而后也误以为西安之蓝田也。”
  
  历史
  
  根据亚洲宝石协会(GIG)地方玉石研究报告:,蓝田玉是中国开发利用最早的玉种之一,迄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蓝田县位于西安市东南,县城距西安40公里。县境除东、南部为秦岭山区外,余为川原丘陵地带。绕流长安的八水中的灞河和浐河即发源于此,著名的白鹿塬便夹居于灞、浐之间。战国时期,秦置蓝田县,因为玉之美者曰蓝,县产美玉,故名蓝田。现为西安市辖县之一。
  
  人类聪明智慧的祖先,至少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发现了蓝田玉这样坚硬的品质、细腻的纹理与美丽的颜色,用之于制造工具和礼器。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125件神木石峁龙山文化玉器中,就有一件用蓝田玉制作的菜玉铲。铲呈草绿色,刃端并夹有浅褐色,长梯形,体扁薄,平直背残一角,刃微斜,圆穿偏于一边,长16.8厘米,宽7.5厘米,极薄锐,厚仅0.2厘米。到了战国时期,蓝田玉得到较大规模的开发,甘肃天水市发现的战国大玉钺,有着蓝田玉特有之绿灰色和斑驳的纹理。该大钺体扁平作板铲状,宽弧刃,两角翘出。钺体两侧有美丽的内收弧线并各透雕两个长方形孔。因其功能为礼仪用器,不便装柄,故于装柄部位开一方形缺口来表示此即装柄之部位。钺末端作凤鸟或云朵状,前接一张口卷尾虎。钺体两面花纹相同,各以浅浮雕镌出兽面纹。其形象横眉内勾,“臣”字形眼,u形鼻,鼻翼两旁吊下垂外撇之长髯。兽面纹上方,各有弓形突纹左右对称,并向下延伸囊括兽面而闭合之,于是形成与突弧刃平行的一道弧线纹。接近透孔的钺面各饰有战国秦特有的方折卷云纹,旁填S纹。近柄部缺口旁雕平行的二道直线纹,与柄缺对应处有二圆点纹。末端两面亦饰方折卷云纹和圆虺纹。华丽壮伟,精美异常,给人以庄严神秘与强烈的震撼。
  
  蓝田玉古往今来素有盛名。据考古秦始皇初定天下命丞相李斯采蓝田玉制玉玺,上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今人赞曰:观之其味无穷,藏之价值连城。本产品选料精良,做工精细,造型优美实为收藏之佳品。
  
  “蓝田玉”之名也正是因其产于西安北部的蓝田山而得名。但后来大概由于矿点被采空,后世人找寻不着,对“蓝田产美玉”之说产生疑问,推测蓝田只是个玉石的集散地,而不是产玉之地。1978年,地质工作者在陕西蓝田县发现了蛇纹石化大理岩玉石,以与汉代等出土文物相比照,认为其极为可能就是古代记载的蓝田玉。尽管对古代蓝田玉是否就是现今的“蓝田玉”还有争议,但大部分学者,如周南泉、栾秉傲等均认为现今发现的“蓝田玉”《汉书》等古籍中记述的蓝田玉。
  
  也就是说,中国古代著名的蓝田玉,就产于蓝田,其玉质为蛇纹石化大理岩。其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次为叶蛇纹石等。颜色以白色为主,也有黄色、米黄色、浅绿至绿色等。质地细腻、洁净,加工性能良好。现今蓝田县开采的蓝田玉,被雕琢成各种工艺品,如茶具、酒具以及玉枕、玉镯、健身球等,销往全国各地。
  
  李商隐的一句诗“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成就了陕西的蓝田玉。“玉暖蓝田”这个蓝田玉品牌即来源此名诗!
  
  简介
  
  今人开采的新蓝田玉矿床位于蓝田县玉川、红星一带,距县城约35公里,含矿岩层为太古代黑云母片岩、角闪片麻岩等。玉石为细粒大理岩,主要由方解石组成。按矿物成分及外观特征可将玉石分为五种:第一种为白色大理岩。第二种为浅米黄色蛇纹石大理岩。第三种为黄色蛇纹石大理岩。第四种为苹果色蛇纹石大理岩。第五种为条带状透闪石化蛇纹大理岩。
  
  化学成分
  
  据研究,未经任何处理的新蓝田玉原石含SiO223.86%,TiO20.10%,Al2O30.55%,Cr2O30.0004%,Fe2O30.38%,FeO0.55%,MnO0.015%,MgO19.34%,CaO29.09%,Na2O0.085%,P2O50.02%,H2O5.04%,CO221.35%,等等。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其矿物成分主要是方解石(50.75%)、叶蛇纹石(49.25%),另含少量滑石等。玉石呈白、米黄、黄绿、苹果绿、绿白等色,显玻璃光泽、油脂光泽,微透明至半透明。呈块状、条带状、斑花状,质地致密细腻坚韧。硬度3-4,密度约2.7克/厘米3。有的品种遇盐酸能起泡。
  
  工艺美术上要求蓝田玉颜色艳美或素雅,光泽强,透明度较高,蛇纹石等矿物分布均匀。质地致密、细腻、坚韧、光洁,无裂纹及其他缺陷。块度大。
  
  蓝田玉是古代名玉,早在秦代即采石制玉玺,有著名的和氏璧。唐代及以前的许多古籍中都有蓝田产美玉的记载。据记载,唐明皇就曾命人采蓝田玉为杨贵妃制作謦(一种打击乐器)。其《汉书·地理志》,说美玉产自“京北(今西安北)蓝田山”。其后,《后汉书·外戚传》、张衡《西京赋》、《广雅》、《水经注》和《元和郡县图志》等古书。至明万历年间,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称:“所谓蓝田,即葱岭(昆仑山)出玉之别名,而后也误以为西安之蓝田也。”
  
  蓝田玉有翠玉、墨玉、彩玉、汉白玉、黄玉,多为色彩分明的多色玉,色泽好,花纹奇。据近年勘测,蓝田玉储量达100万立方米以上,主要分布在玉川乡和红门寺乡。当地民间玉匠过去都是用人工采玉加工,近年来开始使用机械采石加工,生产出多种多样的装饰品和工艺品。如玉杯、玉砚、玉镯、健身球等。不少玉石品隐现出天然的山水图象,不失为物美价廉的工艺品。
  
  应用价值
  
  蓝田玉应用
  
  蓝田玉曾被大量用来生产玉枕,其次是生产碗、杯、酒具、文具、健身球、手镯等。与蓝田玉类似的玉石在全国各地被大量用来雕制人物、动物、花卉、鼎炉、花瓶、烟缸、印盒等艺术品或实用品。由于其块度甚大,故用它生产出来的大件玉器较多
  
  历代皇室和显贵都视蓝田玉为珍宝,秦始皇曾用蓝田玉做玉玺,杨贵妃的玉带也是蓝田玉。
  
  传说当年李隆基送给杨玉环的爱情信物就是蓝田玉,由于它的纹理结构像冰块撕裂一样,所以后来人们用杨玉环的小名芙蓉来命名,也叫“冰花芙蓉玉”。出水芙蓉,清爽亮丽,它象征着美好的爱情,特别适合年轻人和肤色白的人佩带。由于它的形成位于泉水眼部分,接受温泉水冲涮的次数特别多,所以可溶性的矿物质非多,用它泡水洗脸,对皮肤有很好的保养功效,可以杀菌消炎,美白肌肤,是唯一的一种养颜玉,它最大的特点是变色快所以深受广大女孩的青睐!用蓝田玉制成的玉器翠色晶莹,神韵横生,有的如苍松翠柏,行云流水;有的似百鱼戏游;有的状如牡丹、连菊怒放、翠竹挺拔;有的如熊猫噬竹,猛虎啸谷;丹鹤飞翔,百鸟朝凤;有重墨泼洒;有的乳白如脂;有的绿如翡翠;有的淡黄似金。这些虚实相兼、神态各异的产品,使自然美中又增添了无限情趣,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其产品行销全国,远销欧美。蓝田玉及其工艺品已成为陕西地方的一个支柱产品,名誉中外。
  
  蓝田玉功效
  
  蓝田玉经物理化验表明,其中含有对人体有益的钙、铁、钾、钠、锰、铜等多种微量元素。对人体有舒筋活血,养颜等功效,蓝田玉被视为保健玉。经常佩带玉器能使玉石中含有的微量元素通过皮肤吸入人体内,从而能平衡阴阳气血的失调,使人祛病保健益寿。
  
  蓝田玉器具
  
  汉乐府《羽林郎》有“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句,说明在汉代蓝田玉被大量制作首饰。天水市出土一件玉佩,乃蓝田玉材质碾琢的舞女形象,长片形,高9.5厘米,玉人大头
  
  蓝田玉茶具
  
  、细腰、长袖、裙摆拖地,作扬臂甩袖翩跹起舞状。汉武帝茂陵出土过一件四神纹玉铺首,是汉代蓝田玉雕中最精美的一件,横宽36.5厘米,灰绿色,下有凸钮,四角略弧圆,分别碾琢其时流行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形象。器面下方以环钮为鼻梁,上连粗眉和暴起之双眼,形成大兽面,下缘则以8条竖纹勾勒出宽大的排牙。图案化的形象庄严凝重,工艺梢湛,线条运用刚柔相济,一派皇家气象。如此巨大的玉铺首为迄今所仅见,代表了汉代最高的攻玉水平。另外,宝鸡市还出土过一件玉蓝田玉茶具
  
  辟邪,亦为蓝田玉质材琢成,青绿色有条纹,圆雕,高18.2厘米。辟邪昂首仰视,张口竖耳作吼叫状,下颌垂须与胸部浑连,前胯处生双翼,躯体健硕,四肢粗壮,可惜三腿有残,后脑和背部分别雕出插座,尾部亦有插孔。造型雄武有力,为国家一级文物,现藏宝鸡市博物馆。
  
  西安碑林博物馆石刻馆陈列的隋代菩萨像,是蓝田玉最大的一件雕刻艺术品,原出自西安佛寺遗址,高1.85米。菩萨头戴高宝冠,团圆脸,双耳垂肩,面相平静慈祥,身披袈裟,袒胸,内着僧祗支。繁缛的璎珞垂于腹下,屈双臂前伸作法印,惜双手自腕部残断。盘腿交脚坐于莲墩之上。通身都显露出蓝田玉那美丽的黄绿色,尤以被人抚摸光滑的双膝部为甚。
  
  鉴别
  
  陕西蓝田玉是中国开发最早的历史名玉之一,现今开采的陕西蓝田玉石矿产于中元古界宽坪岩岩群之大理岩带中,其成因为区域变质—接触交代变质共同作用而形成。经用现代测试手段对陕西蓝田玉的宝石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讨论陕西蓝田玉的历史、资源、地理位置及人力资源等优势,阐明其潜在的社会经济价值。并对其鉴别作如下解说:
  
  1.偏光显微镜下的特征:陕西蓝田玉为蛇纹石化大理岩,方解石主要为粒状结构,叶蛇纹石主要为隐晶质结构、鳞片变晶结构;并可见蛇纹石交代大理岩形成的隐晶质结构,还可见含有晶形保存较好的透辉石、橄榄石及少量白云母等矿物。
  
  蓝田玉手镯
  
  2.电子探针结果表明:陕西蓝田玉的化学成分与方解石和叶蛇纹石的理论值非常接近,高含量组分是Si、Mg和Ca的氧化物,低组分含量主要是铁的氧化物、铝的氧化物,次为钾、钠、锰、钛、铬的氧化物,其中叶蛇纹石中铁的含量偏高。3.X射线粉晶衍射测试结果表明:陕西蓝田玉中透明的黄色、绿色部分的主要矿物成分为叶蛇纹石,且含有少量方解石、白云石等,与辽宁岫岩玉相似,显示叶蛇纹石的特征图谱。
  
  4.红外吸收光谱显示:陕西蓝田玉中透明的黄色、绿色部分的主要矿物成分除叶蛇纹石之外,还有少量的透辉
  
  玉器厂
  
  西安蓝田县光华玉器厂
  
  成立于1990年,地处风景秀丽的西安市蓝田县,是一个以各类玉器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经营企业。
  
  自1990年以来,厂加工后出产的蓝田玉摆件,阿富汗玉白菜,岫玉摆件,翡翠挂件,及各类手镯等产品远销海内外,为中外友人之赞美。
  
  蓝田玉历史悠久,久负盛名。早在秦代即采石制玉玺,著名的和氏璧曾产于此,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玉之一。该玉石具有质地坚硬、色彩斑斓、光泽温润、纹理细密等特点,深受人们喜爱。2003年国家质监总局评审通过蓝田玉原产地保护。蓝田玉储量丰富,约1000万立方米,分布集中,适宜露天开采,以天然玉石为原料,运用切磨、雕琢等传统工艺,加工玉石产品及玉石保健品,对于开发地方矿产资源及加快地方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产品有玉器工艺品、玉器器皿、玉器首饰、玉石面板材,建筑装饰材料,玉石保健系列产品、玉石骨灰盒、观赏玉石等。
  
  蓝田玉形成
  
  蓝田玉属于岩石通过变质以后才形成的。
  
  在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汉朝玉佩以及西安茂陵附近出土的西汉武帝的大型“玉铺首”,经鉴定,它们都是一种蛇纹石化大理岩,又称为蓝田玉,是以产地陕西蓝田县命名。
  
  七十年代以来,地质工作者在蓝田县发现蓝田玉。它是一种蛇纹石化大理岩。白色的大理岩中布满了草绿色的具有滑感的蛇纹石,当含有其他杂质时,还可出现红、黄、黑等色。蛇纹石化
  
  蓝田玉
  
  大理岩是碳酸盐岩石,由石灰岩、白云岩受到热水溶液作用后,重新结晶而成的。在变质过程中含镁质的矿物(如白云石)可以变成蛇纹石。
  
  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的定义是Lyell(1833)比较系统地提出的。变质作用是指与地壳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的一种地质作用,是在地壳形成和演化地过程中,由于地球内力的变化,使已存在的地壳岩石在基本保持固态的条件下,原岩的总体化学保持不变,形成新矿物组合和结构构造。
  
  变质作用和沉积作用、岩浆作用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和联系。变质作用与岩浆作用之间比较容易区别,它们之间的界线是熔融,而和沉积成岩作用之间的重要标志是矿物组合的变化,一般认为以浊沸石开始出现为标志。控制和影响变质作用的重要因素有温度和压力。
  
  温度作用
  
  温度是控制和影响变质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多数变质作用是随温度升高而进行的。温度升高可使原来岩石中的一些矿物重结晶,更重要的是会使各种原始组分重新组合成新矿物。
  
  先确定变质作用发生的温度范围,既起始温度和终止温度。变质作用不包括风化作用和沉积岩的成岩作用。而是以浊沸石、蓝闪石、硬柱石、钠云母、叶腊石等变质矿物的首次出现,作为变质作用的开始。这些矿物出现时的温度范围为是在150℃—250℃之间。这就是变质作用发生的起始温度。而由于变质作用不包括原岩的大规模的熔融,终止温度就是原岩发生大规模熔融时的温度,现确定为为650℃—100℃之间。
  
  其次是关于温度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下列几种因素:
  
  地热增温:岩石随埋葬深度的增加,而温度逐渐增高,但其幅度一般不大,按地区的地质环境有所不同,从每千米十几度到一百多度,然而其空间范围较大。地质工作者称此种变化为地热增温率或地温梯度。
  
  放射性元素衰释放的热量:其特点是总量大,不均匀,有时也极可观。
  
  岩浆活动带来的热能:其强度和岩浆活动的规模有关,有时范围很小,仅限接触带,即是所谓的接触变质,有时也可能影响一个区域。应力作用下的摩擦热:其较为局部,如断裂带。
  
  压力作用
  
  变质作用均在一定的压力环境下进行,所以压力是控制变质作用的重要物理因素。按压力的性质可分为二大类:
  
  静压力:是指岩石在地壳内一定深度时,所承受的重力,其大小随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上覆岩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加,增加的速率是25-30×106Pa/KM。不同类型变质作用的压力变化很大,一般接触变质和动力变化发生在地表3-5km范围内,故压力不超过0.1GPa。区域变质作用的压力范围为0.1GPa-0.8GPa。
  
  应力:当物体遭受定向外力作用,其内部就会产生一种抵抗力,称为应力。应力通常和地壳活动带的构造运动有关。应力是引起岩石变质和变形的重要因素。地壳中岩石变形、板状流劈理和碎裂构造都和应力有关,而且它能增加变质反应和重结晶的速度,促使变质作用的进行。
  
  介质条件
  
  在变质作用过程中,虽然岩石保持完整的固态,但其中仍有少量流体相。流体相存在于矿物粒隙之间或岩石的裂隙中,成分以水和CO2,还可含有其它挥发份。它们在较高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具有较大的活性。
  
  变质级
  
  由于许多变质矿物可以在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下,由不同变质反应形成,因而由标志
  
  变质级
  
  矿物划定的等变线往往不是等变质条件的。因此温克勒提出,根据常见岩石中,反映矿物共生组合重要变质变化的特定矿物反应来划分变质带,成为变质级。温克勒讲整个变质作用区间分为
  
  四个变质级:
  
  (1)很低级变质:其低限以基性岩中浊沸石开始出现为标志,其温度界限在200℃左右,它与低级变质之间的界限是基性岩中绿纤石或葡萄石和绿泥石的反应形成黝帘石和阳起石,临界温度在350℃左右或稍高;
  
  (2)低级变质:温度范围在350-550℃左右,和中级变质的界限是泥质岩石中十字石的出现或黑云母存在时,堇青石的形成;
  
  (3)中级变质:温度在550-650℃左右,和高级变质的界限是白云母和石英反应形成矽线石+钾长石的组合;
  
  (4)高级变质:温度>650℃时,属于高级变质,上限可达800℃左右。
  
  变质相
  
  所谓变质相,是指反映多种原岩成分,在一定的p,T条件下,与变质矿物组合之间的对应关系。P.爱斯科拉认为“在特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经过变质作用,并达到化学平衡,其所形成的任一种变质岩的矿物成分,仅受化学成分控制”。即一个变质相包括了在一定物化条件下形成的,代表多种原岩化学成分的变质矿物组合。
  
  P.爱斯科拉最初划分了八个变质相,随着对变质作用的深入研究与发展。在此基础上共划分了十一个变质相,每个变质相都有一定的温度、压力范围,大致可见示意图。
  
  变质岩---化学成分
  
  由于变质岩是一种转化岩石,所以其成分与原岩的总化学成分和变质作用的类型、强度戚戚相关。在变质岩中的主要造岩氧化物仍为SiO2,Al2O3,Fe2O3,FeO,MnO,CaO,K2O,Na2O,H2O以及P2O5等,但在不同的变质岩中其含量变化很大。当原岩是火成岩时,常称其为正变质岩,原岩是沉积岩时,常称其为副变质岩。组成它们的主要成分特征如下:
  
  SiO2:正变质岩为34-80%,副变质岩为0-95%;
  
  Al2O3:正变质岩为1%,达到2-3%;
  
  P2O5:正变质岩通常<3%,副变质岩可达16%,甚至超过40%。
  
  对变质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是恢复变质岩原岩性质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