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山市双合镇双桥都村:绿水青山为乡亲带来“金山银山”

鹤山市双合镇双桥都村委会地处我市西北边陲山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域旅游春风唤醒了沉睡千年的古村,凭借乡村生态游名扬珠三角,她一跃成为我市旅游示范村;党的十九大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期“三农”工作总抓手,我市“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火热开展,她告别旧貌换新颜……“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不能让乡亲们守着绿水青山受穷。”双桥都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卫华说,村里有山有水有资源,只要肯干,乡亲们的生活一定会越过越好。

    【苦干】

    党员干部当导游 村民“玩转”乡村游

    清晨的双桥都村十分安静,一条小河穿过村子扬长而去,雨后的井岗山薄雾缭绕。村口的荷花池清澈见底,露珠从荷叶上滚落,野鸭子悠闲地游来游去,远远地就能听到双桥希望小学孩子们的读书声。天气好的时候,稻田和果园里满是来自各地的游客,玩得不亦乐乎……

    5年前的双桥都村,完全是另一番面貌。过去,双桥都村因地处山区,交通条件闭塞,发展长期滞后,年轻人纷纷选择外出打工。

    变化发生在2014年。这一年,全域旅游风行全国各地,我市大力发展乡村游的东风吹进了这个边远的小镇。双合镇党委政府把发展乡村游的阵地选在了旅游资源基础较好的双桥都村,时任双合镇委书记的谢文清提出,立足“青山绿水”资源,开发乡村旅游。

    万事开头难。镇、村干部忙着筹备旅游活动,村民却不理解,大都持观望态度。“村民不理解,我们就做给他们看。”李卫华说,那段时间,镇政府发动该镇干部在微信朋友圈做推广,为活动预热。结果,活动第一天就来了500多人。党员干部当起导游,纷纷卷起裤管,拿起镰刀下田,手把手地教来参加活动的小朋友割禾。

    “早上七点多就要到田里做准备工作,八九点钟就陆续有有游客来了,一直要干到下午五六点钟,游客全部走了,我们就开始‘打扫战场’,忙完基本天都黑了。”李卫华回忆道。第二天游客人数突破1000人,车从村内停到了村外,绵延近两公里,农家饭被一扫而光,地里的果蔬也被游客买走了,村民们才发现赚钱可以如此容易。

    紧跟着,更多的活动在双桥都村上演,油菜花节、摘荔枝、禾田捉鱼……双合镇其他村也跟着干了起来,丰富的旅游活动很快让双合镇在江门乃至全省有了名气,双桥都村也被评为我市旅游示范村。

    乡村游火了,村民的致富路也越来越宽,农庄、早餐档、小卖部、超市出现在村里。2013年,“嗅觉”敏锐的年轻人李家文回村开了第一家农庄。近几年,他一边经营农庄,一边当导游带团,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一到油菜花盛开的季节,生意就爆棚,最多的一天接待过80桌,六七百人来吃饭。”他自豪地说。

    【巧干】

    激发干群积极性 古村旧貌换新颜

    如今的双桥都村告别了旧面貌,村民生活方式也发生变化。傍晚是双桥都村最惬意的时候,村里的小公园和灯光球场人气高涨,老人们更喜欢迎着晚风,坐在双桥河边的石凳上拉家常……

    发展大潮一旦冲破阻碍必将席卷千里。党的十九大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全国农村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去年以来,我市迅速行动,将“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推进到各个村(居),一场清拆整治行动也在双桥都村拉开序幕。

    推进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村民们不解:“好端端的房子为何要拆掉?”李卫华反思,究其原因,是大家习惯了现有的生活环境。他想起自己看到发达地区的美丽乡村时受到的触动,为何不带着大家一起出去看看?

    苦干不如巧干。于是,村委会便包了一辆车,把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带到共和来苏村和鹤城五星村参观,让大家实地了解美丽村庄是什么样子。

    这一招很奏效,回来的路上,大家便达成了共识,决定马上向村民做工作。“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顺利在东元村推开,清除积存垃圾、杂草,拆除露天猪栏、旧危房。村民们看到村庄视野广宽、整洁美丽,纷纷要求尽快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并自觉投身到整改工作中来。

    一年多时间,双桥都村清理村巷道乱堆放生产工具、建筑材料9处;清理房前屋后和村巷道杂物、积存垃圾450多吨……双桥都村也成了镇里的示范村。

    “以前村里脏乱,荷花池里满是淤泥垃圾。”村民陈小莲告诉记者,去年开始,村里变了样,野鸭子都来安家了。村容村貌在变,双桥都村也在积极求变,村干部正趋向年轻化,“老带新”也成为新常态。“年轻人的思维更超前,对发展更有利,年长的更有经验,合作起来,才能把村里的工作做得更好。”李卫华说。

    【实干】

    引进5家生态农场 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乡村振兴不仅要让农村美,更要让村民富。近年来,双桥都村利用6000多亩优质耕地资源,扎实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引进一批优质农业项目,生态农场逐渐成为村里的“主角”,为村民创造了不少就业机会。

    离村委会不远的品自农场是双合有名的“辣椒王国”。4月19日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这家生态农场走访,看到几十位村民正忙着采摘成熟的辣椒。农场辣椒种植面积超200亩,放眼望去,大棚内外,青红相伴。有人负责采摘,有人负责搬运,有人负责分拣、打包发货。

    46岁的陈小莲也在这里工作。她每天早上6点准时起床,吃过早饭便和十几个姐妹一起骑自行车来到农场,开始一天的工作。“我们干到中午11点就回家休息吃午饭,下午3点再来上班,每月能挣2000多元。”她开心地说。农场管理人员邓济芬告诉记者,最忙碌的时候每天有五六十人在农场干活,平均每人每天80元工资,不少人每月能挣到两千多元。

    同样的场景在鹤山市(双合)现代农业示范园也能看到,这是该村的另一个代表性项目,进驻该园区的轩宝农场建设进度最快。水培项目技术总监王钢告诉记者,现在园区雇了大约15名村民,负责园区管理和建设工作,全部建设完成后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据了解,目前双桥都村已经引进5家大型生态农场,总面积超过1000亩。生态农场主要采取“支部+公司+农户”的方式,利用当地良好的气候优势发展绿色经济,广泛种植辣椒、玉米、青瓜、青菜等农作物,提供的就业岗位超过200个。未来,该村将把生态农场和观光旅游结合起来,进一步拓宽村民致富路。

    江门日报记者/任龙 陈健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