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让大数据平台成为社会治理“智库”

 

4月2日,南海区召开城乡融合大数据治理平台试点动员会议,将依托大数据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一个集安全事故分析、隐患排查处理、安全风险评估、环保监测、出租屋和流动人口管理等功能的综合平台。该平台将在桂城平东社区和西约社区、狮山沙水村和大浩湖社区启动试点工作。

会上解读了《佛山市南海区城乡融合大数据治理平台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方案》提到,城乡融合大数据治理平台通过改造区级、镇街级指挥中心,建设村居指挥中心,对村居区域内的安全隐患信息进行归类汇总管理,实现一张图、一张表、一张屏集中指挥调度管理,打造社区版的“城市大脑”,实现精准化治理。平台适用于出租屋和外来人口管理、村居工业园管理、村居及大型企业(综合体)管理、市场主体管理等多种场景。

南海区副区长陈绍文表示,建设城乡融合大数据治理平台是基层治理重构的“突破口”。平台将按照共建共治共享的模式构建,实现政府、各类监管对象和各类专业服务机构的一体化互联互通。同时,平台还将大量应用物联感知、5G、大数据采集、交换、处理、分析和可视化等关键技术,延

续使用“南海电子通行证”技术,生成“一人一码、一企一码”,建设实时、立体、高效的大数据治理平台,打造社会治理领域的创新标杆,为“数字南海”乃至更多平台的开发建设提供可参考、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

该平台还可以实现全方位实时网络监测和智能预警、大数据实时分析研判,从而全面提升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水平。陈绍文表示,通过建成“数据活起来、信息联起来、成果用起来”的大数据综合服务治理体系,打造一个良好发展软环境,推动社会安全、稳定、有序、良性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从而激发市场活力,助力全区高质量发展。

接下来,各部门将加快平台的开发建设,加紧落实感知设备的铺设工作,力争在今年上半年完成平台建设。

8b78dd4c07824c98bfc10ab1a6822e36

在村居(社区),出租屋主在“南海通”APP注册后,通过APP对租客进行授权,租客出示“南海电子通行证”即可出入出租屋;在三小场所,通过物联感知网络技术,配置智能化的烟感火灾探测报警器,一旦出现电线短路、老化等问题,系统将会自动报警,避免发生火灾……

上述的场景都可以通过南海区城乡融合大数据治理平台实现。4月2日,南海区召开城乡融合大数据治理平台试点动员会议。会议宣布在桂城街道平东社区和西约社区,狮山镇沙水村和大浩湖社区等4个村居(社区)启动试点工作。

城乡融合大数据治理平台从设计到落地历经三年,过程中不断研究和完善。该平台以大数据信息化为支撑,更好地解决基层治理的症结问题,为南海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探路。

副区长陈绍文表示,建设大数据治理平台是基层治理重构的“突破口”,是创新社会治理的“制高点”,是南海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接下来,各部门将加快平台的开发建设,加紧落实感知设备的铺设工作,争取在2020年上半年取得初步成效。

6fca03ef586f42999d9401e940073f11

在桂城平东社区,网格员正在进行消防安全巡查。 (通讯员供图)

打造南海社会治理网格化3.0版本

南海区城乡融合大数据治理平台是基于物联感知、大数据采集、交换、处理、分析和可视化等关键技术的智能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安全事故分析、隐患排查处理、安全风险评估等,实现基层工作一体化、集约化、专业化,部门之间高效协同,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模式,实现政府、各类监管对象和各类专业服务机构的一体化互联互通。

“这个平台是南海社会治理网格化3.0版本。”区政数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南海区社会治理网格化平台从2014年试点开始,到2016年全面铺开。目前采集基底数据200多万个,网格管理对象35万多家,网格员队伍8000多人,去年上报问题共25万多宗。

“但是,我们的网格化工作目标过于散乱,各职能部门建设的系统和APP过多,一线网格员的工作负担过重,成为社会治理网格化平台的一大痛点。”区政数局有关负责人说,区城乡融合大数据治理平台在社会治理网格化平台的基础上开发升级,聚焦于社会治理和安全管理,基层统一使用一个平台和“南海通”APP,可以和各职能部门的系统APP数据对接,将大幅提升全区社会治理网格化的工作效能。

社区是一线工作主阵地,但在新冠肺炎防疫工作中反映出,社区的方式手段仍然相对落后,亟待提升。根据本次防疫工作中发现社区管理存在的弱项,区城乡融合大数据治理平台依托大数据信息化手段,打造出城市大脑的镇街版、社区版,开发出“南海通”APP一体化管理工具,为社区赋能,大幅减轻社区一线工作人员负担。

桂城平东社区是区城乡融合大数据治理平台试点之一。社区党委书记罗锦华说,平东社区有1600多户出租屋,500多户商户,数量非常庞大,如果仅仅依靠23名网格员,非常难收集到大量数据。“我们希望使用这个平台,让社区管理更加精细化。”

区政数局有关负责人说,平台按照共建共治共享的模式构建大安全监管格局,实现政府、各类监管对象和各类专业服务机构的一体化互联互通,激活基层治理内生动力。推动工作重心向村(居)下移,全面落实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解决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建设社区版的“城市大脑”

南海区城乡融合大数据治理平台基于区“城市大脑”平台、镇(街道)原有智慧城市指挥(应急)中心进行适当联接性应用开发,通过建立村(居)工作指挥平台,对村(居)区域内大安全隐患信息进行归类汇总管理,实现一张图、一张表、一张屏集中指挥调度管理。

平台可以实现运用到哪些实际的场景?区政数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针对一些三小场所、出租屋存在的安全隐患,政府将投入资金,加装智能化安全隐患信息自动采集装置。“我们借助物联感知网络技术,在出租屋、三小场所等配置智能烟感火灾探测报警器、可燃气体探测器、用电安全监控设备、智能门锁、物联网络中继等安全隐患信息自动采集设施设备,一旦发生问题,后台将会发出预警信号。”

此外,该平台还可以很好地解决村居工业园消防、环保等难题。区政数局有关负责人说,平台通过多种新技术新设备实现智能化管理,铺设消防、用电、安全生产等安全隐患物联感知网络,实现对各种安全隐患的物联感知、动态管理。此外,在工业园区关键位置安装环保感知设备,检测二氧化硫、碳排放等关键指标,实现环保监管;在村级工业园出入口安装电子通行证识别设备、车辆识别设备、红外智能测温与人脸识别设备,实现村级工业园的治安安全管理。

此外,该平台还可以利用电子通行证管理,实现“一人一码”,在出租屋门口安装智能门锁,主要功能包括人脸识别、二维码识别、WIFI探针等,与南海电子通行证无缝对接,实现人证合一开门进出。

同时,出租屋主能够使用“南海通”APP注册出租屋,实现“一屋一码”,注册后可以对租客授权出入,动态管理,让村(社区)对辖区数据一目了然,实现业主(或经营者)对租赁人员的动态管理,全面提升出租屋智能化管理水平,政府也可以实时自动采集出租屋和外来人口的数据,方便流管部门的管理,大幅降低管理成本。

该平台的建设将采用政府向项目公司购买服务,市场主体自主投入的新模式,探索半市场化的道路。以四个村(社区)做试点,形成“做好一个点、带动一大片”的良好示范效应。最终建立和完善社会资本、社会服务多元投入的机制,全面构建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文/珠江时报记者 黄婷 通讯员/李显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