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坚毅在打理店铺。
□文/图 毕松杰 唐达
深夜里,新会区古井镇霞路村新天成街褪去了白天的热闹,显得格外安静。街边的一家柑普茶店却亮着灯,走进店内,店铺主人赵坚毅还在白炽灯下忙碌着。“这段时间客人陆续过来拿货,累点也值得。”过去几年里,赵坚毅的生活与柑普茶紧密联系在一起,凭借自身努力,成了当地有名的脱贫致富“代言人”。
“柑普茶是门不浅的学问,光制作就包含了摘果、洗果、干燥、切帽、取肉、晾晒、入茶、干燥等近十道工序。制好后,还需陈放三年,茶味和果香味方能融合……”谈起柑普茶,赵坚毅聊得头头是道,丝毫看不出从前贫困户的影子。“如果没有精准扶贫的好政策,没有扶贫干部的鼓励和帮助,我还在过着苦日子哩。”赵坚毅打趣道。
改变,从精准扶贫开始
赵坚毅,新会区古井镇霞路村村民,人称毅叔,因患有肢体残疾二级,先前靠开小三轮搭客或者给别人拉货营生。后来,因家庭贫困,妻子抛弃了他以及正在上学的孩子,加上家中还有年迈的母亲需要照顾,给赵坚毅的生活一下子带来了巨大的打击。“那个时候,全家的担子落在了我一个人的身上,感觉生活一点希望都没有了。”毅叔哽咽地说。
2016年,转机开始出现,毅叔被纳入了古井镇精准扶贫对象。古井镇扶贫办原副主任梁宝光多次入户拜访,为毅叔“把脉开方”,他判断:“扶贫不能一蹴而就,像毅叔这种情况,首当其冲的是要唤醒他对生活的信心,才能有脱贫的动力。”
针对毅叔的具体情况,梁宝光等人一方面为其协调解决孩子的学费问题,并在毕业后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就业服务;另一方面为他向残联部门申请了生活津贴和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此外,他们还为毅叔一家落实参加医疗救助和购买重大疾病保险,参保费用由上级全额补助。
看到生活慢慢有了起色,毅叔的笑容也渐渐多了起来。不过,毅叔是个“倔强”的人,他咬定,脱贫终究是自己的事,不能老靠别人,不然早晚得“生锈”。
当时,新会正掀起一股种植新会柑的热潮,产量连年增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柑普茶也成为了陈皮以外,最主要的新会柑产品。
“嗅觉”灵敏的毅叔闻到了这股“茶香味”。他很快找到梁宝光说:“我不能光靠政府的帮扶,我自己也想干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我想开家柑普茶店。我在这里土生土长,我对这东西熟悉,也有把握。”毅叔坚定的眼神立马打动了梁宝光。“没多停歇,我立马为毅叔申请到精准扶贫产业帮扶资金5000元,作为他开店的启动资金。”梁宝光说。
2017年4月,毅叔在政府部门及同村村民的帮助下,如愿以偿开起了自己的第一家店。
生意红火开起了分店
经过一年多认真经营,毅叔家柑普茶的好口碑渐渐在圈内流传开,积攒了不少老顾客,生意蒸蒸日上。“贪心”的毅叔并没有就此满足,他开始计划一个更加大胆的想法——开分店。“霞路村是出了名的皇族后裔村,文化美食旅游产业正在逐渐兴起,作为颇具地方特色的柑普茶,一定会成为抢手货。”毅叔说。
这一次,毅叔没有找谁帮忙,一切全靠自己张罗。2018年10月,在一阵鞭炮声中,毅叔的第二家柑普茶店在繁华的新天成街顺利开张,开业当天,便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选购。
走进毅叔的柑普茶店,记者发现,每一份产品上都标注了种类和年限。其中,2017年产的只剩下零零星星的几罐,2018年产的相对多一些,剩下满满一屋子则全是2019年的。记者好奇地问道:“去年进了多少货呀?”毅叔答:“4万公斤鲜果,是上一年的3倍。”“进这么多,不怕卖不掉吗?”“不怕,我对市场有信心,对自己也有信心。”
毅叔的信心并非是盲目的。一方面,在去年第十届省农博会上,“粤字号”2019年名特优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百强榜单出炉,新会柑茶凭借126.2亿元的“身价”成为榜单上品牌价值过百亿元的8家品牌之一;另一方面,毅叔的店铺生意越来越好,“现在很多人基本都是提前预订,加上游客越来越多,销路根本不愁”。
毅叔的微信昵称是“开心果”,个性签名是“明天会更好”。简单的几个字,却是他这几年生活的最好浓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