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黑山羊已成为封开县六大主导农业产业。 西江日报记者 王永强 摄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进程中,封开县纪委监委扶贫工作组立足贫困村、贫困户实际需要,把传统黑山羊养殖转变为村民脱贫的“致富羊”项目,推动扶贫产业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探索出一条长效产业帮扶的新路。
封开县平凤镇新宁社区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8户72人,由封开县纪委监委对口帮扶。记者前不久在该社区看到一排简易的羊舍掩映在浓绿的芭蕉丛中,一只只黑山羊毛发黑亮、长势喜人。
“生态养殖黑山羊是新宁社区的一项重要扶贫产业项目。”封开县纪委监委扶贫工作组组长罗仙凤告诉记者,黑山羊具有生长发育快、产肉性能和皮板品质好的特点,黑山羊的羊肉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省内消费者喜爱。
据了解,黑山羊是封开县的传统养殖种类,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火热开展,全县上下已形成了包括白马茶、麒麟李、油栗、杏花鸡、黄牛、黑山羊等六大主导的农业产业集群。
特别是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绿色健康食品的追求日益加大,羊肉的市场需求量也在不断上升,而有着“肉食珍品”美誉的黑山羊,更是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形成了产销两旺的格局。
在脱贫攻坚进程中,封开县纪委监委扶贫工作组和当地镇政府、居委会综合考虑资源优势、市场需求、技术支撑等因素,立足贫困村、贫困户实际需要,2019年引进黑山羊养殖项目,有效推动扶贫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探索出一个长效产业帮扶的新路子。
“养殖黑山羊虽然是一个很好的脱贫项目,但发展产业时不能只盯着建基地、起厂房,也要照顾农村散养的需求。”罗仙凤告诉记者,平凤镇新宁社区的黑山羊养殖是以8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为主,采取“公司+小型养殖场”的运作模式,既让有限扶贫资金充分发挥作用,增强“造血”保障能力,又让贫困户积极参与,当“场长”“管理员”和“股东”。
“当‘股东’是我做梦都没有想到的好事,每次卖羊都有分红。”贫困户陆卫科喜笑颜开地说,不仅如此他还可以在家门口上班,每月拿工资。
像陆卫科一样每次卖完羊都能领到分红的还有另外7户有劳动力的贫困户。
“我们的羊舍搭建在芭蕉林里,每天喂养的是天然牧草,推行生态无公害养殖,养出来的黑山羊特别好,羊肉吃起来很香。”罗凤仙说。
为了让生态优质的黑山羊能够销往珠三角其他城市,确保贫困户稳定增收。封开县纪委监委扶贫工作组的工作人员还当起推销员,采取线上线下同步销售的模式,利用微信工作群、朋友圈,吸引珠三角食客品尝,使平凤镇新宁社区的黑山羊名声越来越响,销售量不断增加。
“平凤镇新宁居委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8户72人已全部达到脱贫标准,黑山羊养殖项目对巩固脱贫成果、保障贫困户持续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宁社区党总支书记陈友权告诉记者,黑山羊就是村民和贫困户的“致富羊”。
目前,养殖黑山羊项目已入选广东省扶贫产品目录。
西江日报记者 王永强 通讯员 梁增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