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绿色通道DNT控制在30分钟内
文图/珠江商报记者 冷卫兵周焯杰 通讯员卢润枝
脑中 风危险,实施抢救必须分秒必争。顺德区第三人民医院(北滘医院),打造救治脑卒中绿色通道,开展静脉溶栓DNT控制在30分钟以内,大大提高脑卒中救治成功率。
各级领导和专家为医院国家级“防治卒中中心”揭牌。
10日上午,顺德区第三人民医院国家级“防治卒中中心”揭牌,成为广东省首批、顺德第一个国家级“防治卒中中心”。顺德区卫健局、北滘镇有关领导,以及医疗专家和医院领导班子成员出席揭牌仪式。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和高经济负担等“五高”特点,已成为威胁群众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给社会和患者家庭带来沉重负担。顺德区第三人民医院院长于新发介绍,医院通过整合资源,借助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内领先的脑血管病团队技术支持,成功打造快速高效脑卒中救治绿色通道,建成国家级“防治卒中中心”。目前,医院静脉溶栓DNT时间控制在30分钟内,居国内领先水平,至今已让近百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受益,大大降低来医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致残率、致死率。
北滘镇镇长助理黄健成出席揭牌仪式时介绍,北滘镇政府加大投入,支持医院重点打造危急重症救治中心、胃肠病中心、心脑血管病中心三大中心,国家级“防治卒中中心”揭牌是建设心脑血管病中心的重要里程碑,也给人民群众带来健康福音。
于新发表示,医院将以建成国家级“防治卒中中心”为契机,持续提升脑卒中防治水平与救治能力,努力打造顺德北部片区神经性疾病诊疗新高地。
抢救案例
时间就是大脑,切勿错失抢救时机
2020年1月13日,一位86岁的阿婆昏睡,被家人发现时不能言语,左上肢不能活动,左下肢轻微收缩。
医院收到120呼叫后,急救人员立即赶到现场,经快速识别,怀疑老人中风,立即启动院前预警,患者到达医院急诊室时,值班医生佟铁钢副主任医师正携带溶栓箱在此等候,他一边紧急评估病情,一边向神经内科主任袁定新汇报。与此同时,急诊科医师开检验、检查申请单,护士快速完成心电图,预约急诊头颅CT检查,完成头颅CT扫描,排除颅内出血。袁定新随即赶到,明确诊断为急性脑梗死,负责确定治疗方案。
因为绿色通道顺利打通,医院从接诊患者到实施溶栓诊疗,整个过程控制在30分钟以内,为抢救病人生命赢得了宝贵时间。溶栓结束后,老人即能说话交流,左侧肢体明显好转,此后逐步康复。
“时间就是大脑,切勿错失抢救时机。”袁定新提示,目前正值脑中风发病高峰期,如中老年人突然发生面部不对称、口角歪斜、一侧肢体无力等症状,应立即拨打120救治。
神经内科医生向家属介绍脑中风患者病情。
建设历程
高效推进国家级“防治卒中中心”建设
2020年4月18日,医院启动国家级“防治卒中中心”建设。
2020年6月5日,医院“防治卒中中心”提速,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专家前来分享建设经验。
2020年7月16日,医院召开专题会议,探讨完善“防治卒中中心”绿色通道流程。
2020年7月30日,医院开展防治卒中知识培训,邀请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专家作专题讲座。
2020年8月15日,医院召开“防治卒中中心”建设专题会议,协调解决绿色通道流程、多学科协作中存在的问题,要求各科室做到无缝衔接。
2020年9月12日,医院举行多学科联合工作例会,“防治卒中中心”筹建工作迎接上级检查验收。
2020年11月27日,广东省防治卒中中心建设质控管理培训会上,医院被省卫健委脑卒中防治工作委员会授予“防治卒中中心”牌匾,成为广东省首批、顺德区第一个国家级“防治卒中中心”。
2020年12月10日,医院国家级“防治卒中中心”揭牌。
医护人员通过绿色通道抢救脑中风患者。
绿色通道
静脉溶栓控制在30分钟内
2019年6月起,医院多措并举,打造快捷高效的防治卒中绿色通道,确保静脉溶栓DNT力争控制在30分钟以内。
1.标识指引清晰。
2.绿色通道前移,院前院内结合。
3.实施绿色通道AIS医疗质量控制体系。
4.神经内科外科、放射科卒中组7天24小时待命。
5.绿色通道内24小时开展卒中静脉溶栓治疗。
6.卒中或疑似卒中患者进入绿色通道,坚持“先救治后收费”原则。
未来发展
力争打造示范防治卒中中心
荣获广东省首批国家级“防治卒中中心”, 顺德区第三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倍受鼓舞和鞭策。院长于新发表示,医院将加大卒中中心建设力度,持续提升脑卒中防治水平与救治能力,努力打造国家级“示范防治卒中中心”,以最优质的服务造福北滘及周边地区的群众。
接下来,医院将加大卒中中心硬件配套设备,拟增加1台1.5T核磁共振、1台DSA、1台CT,建立合理的人才梯队,引进一批相关科室专业人才,开展系列新技术,提高脑卒中救治成功率,积极参与卒中地图建设和区域合作计划,积极为落实国家“减少百万新发残疾工程”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