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明确 集团化办学成效显著

文/珠江商报记者吕红红

  图/学校供图

  昨日,在第三届凤城山长讲坛上,一幕幕独特的沙画展现了大良西山教育集团、本原教育集团的发展历程和精彩片段。据了解,自大良街道2016年组建西山教育集团、本原教育集团以来,西山、本原教育集团充分发挥集团办学优势,实现集团内教育资源的优质均衡,集团各校整体办学水平和社会效益正在不断提升。同时,随着教育集团办学的不断推进,西山、本原两集团逐步把办学重点向学校文化建设、课程建设以及师资培养等方面转移,直指集团办学内涵发展的两大核心——课程建设和师资发展,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西山教育集团环城小学快板课堂

西山教育集团西山小学科创课堂

西山教育集团在清晖园举办胡春晖书法展

西山教育集团学子操作植物克隆技术

  集约办学,教学质量整体提升

  一直以来,优质均衡是教育面临的一道难题。为了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2016年,大良街道迈出了集团化办学的第一步。依托街道内西山小学、本原小学两所优质学校,采用名校牵头、集约办学、整体联动、共同提升的办学模式,分别成立了西山教育集团、本原教育集团。其中,西山教育集团以西山小学为核心校,成员校包括西山小学清晖校区、西山小学高新区学校、环城小学、李介甫小学;本原教育集团以本原小学为核心校,成员校包括桂畔小学、云路小学。

  胡春晖是西山小学一名美术老师,她的软笔书法教学很出色。以前,她仅在本校教学,集团化后,每逢星期三,她还会来到环城小学教三年级的孩子学写毛笔字。现在,她不光在本校受学生欢迎,还在环城小学圈了一波粉,为西山小学、环城小学等集团成员校培养了一批批书法好苗子。

  在集团化办学下,成员校老师主动加强交流和合作,积极创新,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去年,西山小学的科学老师周敦旺、李介甫小学老师张创婷、环城小学老师梁振唐,共同打造一台“魔术秀”到集团巡回表演,受到了学生的热情追捧和一致好评。

  据了解,大良街道推行集团化办学,西山教育集团、本原教育集团都在“共享资源”方面做足功夫,比如建立集团教师资源库,实行教育集团内专任教师双向流动、定期互派和合理有序的轮转制度;建立集团教学资源库,开发和收集有助于各学科研究的各种文字、电子资源库,建立考试题库,构建网上教科研基地,设立集团QQ群、微信群、公众号、公共邮箱等分享教学教育资源;集团内部还建立起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统一质量检测评价制度,优势互补,全面提升办学水平。

  和而不同,课程建设融合发展

  经过四年左右时间,西山教育集团、本原教育集团在集约办学、共享资源上取得了长足成效,同时,核心校与成员校“和而不同”,课程建设融合发展,各所学校的特色教育都充满了生机。

  西山教育集团:开发“G+”共享课程

  “集团化办学要保留各自的发展特色。”西山教育集团理事长、西山小学校长陈志斌认为,核心校与成员校有各自的优势和特色,集团化办学是为了更好共享优质资源,携手创新,让各自的优势更加突显,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据了解,西山集团结合自身“绿色教育”的理念,提炼出“科技、智能、农业”三大主题,以“绿色”的英文首字母为名,开发了“G+”共享课程,其中包括西山小学本部、西山小学清晖校区的绿色生态课程,西山小学高新区学校的自由灵动课程,环城小学的协同课程,李介甫小学的激扬课程等。

本原教育集团本原小学举办阳光文化节

本原教育集团桂畔小学举办诗歌节

本原教育集团云路小学武术课堂

本原教育集团“3+x”阳光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实施

  本原教育集团:“源”文化引领课程共建

  本原集团各成员校则在“源”文化引领下,三所学校分别以“阳光本原”“诗意桂畔”“书香云路”为主题,开发了一系列特色课程,比如本原小学的阳光课程、童话剧、思维训练课程,云路小学的儿童文学阅读系列课程,桂畔小学的童诗课程、茶艺课程。

  除了共享成员校已有的优质课程,集团内部通过建立以各学科骨干教师为核心的学科工作坊、名师工作室等协作组织,打造、共建新的优质课程。

  激活氛围,教师得到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教师队伍建设是办好教育的重中之重。在集团化办学下,如何更好地激活教育氛围,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西山教育集团:名师资源共享,提升整体活力

  陈志斌认为,师资优质是学校优质的关键。

  为了推动集团化办学高质量发展,西山集团内各校共享集团优质名师团队,如利用西山小学“李飞雁名师工作室”“邓蓉萍舞蹈工作室”等品牌团队,逐步吸引其他地域的优秀成员进入工作室,共同为集团各校举办讲座,有效提高了教师素养。西山名师也不定期到成员校进行柔性交流(即教师编制仍在原校),送教送课送指导;部分骨干教师在成员校之间完全性交流(即教师编制随着调入成员校),使集团各成员校能常态性吸纳能量、激发生机。

  陈志斌介绍,西山集团还借助大良集团办学专家团队,依托沪、杭等集团化办学先行地区的优质资源,借助华东师范大学的先进理论,线上线下和现场评价等,提升教师教研科研能力,“通过这几种师资联用机制,一方面促使集团内教师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另一方面打开集团大门,吸纳区内优秀教师加盟品牌工作室,加强了教科研指导功效,又实现集团教师在全区范围内的吐故纳新”。

  “集团内不定期开展各类比赛,如粉笔字书写比赛、命题设计比赛、教学设计比赛等,都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环城小学副校长麦雪珊表示,老师们在这个宽广的平台上修炼,收获满满。特别是青年教师,成长得更快。

  本原教育集团:萤火虫青年夜校定期开展

  “做好教师的培养很重要”,本原教育集团理事长、本原小学校长肖荣华在接受采访时,特意向记者展示了一本读书心得集,“这是萤火虫青年夜校教师的作品,他们都非常棒。”去年10月,在肖荣华和桂畔小学校长叶国存、云路小学校长邹波的磋商决定下,一个针对年轻教师培养的项目——“萤火虫青年夜校”正式开展。集团三所学校轮流负责培训主题策划,数十名年轻教师一起,每周一个晚上参与夜校培训,一年多来,在学者专家、名师、名班主任的开课讲授下,三所学校的青年教师得以迅速成长。

  对此,桂畔小学副校长陈仕香颇有感触,她告诉记者,桂畔小学共有12名青年教师参与了“萤火虫青年夜校”项目。每一次活动,12名青年教师轮流做策划,综合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在刚刚结束的顺德区各学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任教仅两年的姬文景老师,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演讲、说课、赛课环节表现出众,获得了顺德区一等奖,“这与她本身过硬的个人素质有关,同时得益于她在夜校经常做主持人的锻炼”。

  另外,本原教育集团集聚三所学校的名师,打造教师成长研修工作室。现已分别成立了语文的“慧心阅读”、数学的“魅力教师”、英语的“导图嵌入”以及班主任的“班本课程”共4个工作室。集团内一大批成长愿望迫切的中青年教师踊跃报名,加入工作室共同研修,一起成长。

  家长声音

  共享资源,学校口碑越来越好了

  黄绍棠的两个孩子都在云路小学上学,他切身感受到集团化办学带来的变化:并入本原教育集团后,云路小学的环境、师资分配都有了很大提升,集团三家学校的教案、教学质量检测评价都同步,优质资源得到共享,他告诉记者,现在云路小学“教学质量一年比一年好,口碑比以前好了很多,招生都供不应求了”。

  李成辉两个孩子就读于李介甫小学,他同样对集团化办学后给予肯定评价,“集团几家学校的老师经常有教学交流,各校实现资源共享,老师们教学更尽心尽责了,受益的是学生和家长”。作为家长,他明显感受到,硬件设施升级改造,教育资源丰富提升,“学校花了很多心思”,特色教育越来越强,学校口碑越来越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