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珠江商报记者卢优玲
学校德育工作对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导向和保障作用。近年来,大良街道始终坚持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五育并举,坚持德育课程、学科渗透和德育实践相互结合、相互促进,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齐抓共建的德育工作格局,成效逐年提升。
2020年9月30日,大良师生在顺德区2020年向国旗敬礼活动上合唱《我和我的祖国》。/珠江商报记者林安迪摄
德育活动丰富多彩
做好新形势下的德育工作,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近年来,大良街道根据青少年的喜爱和特点,创新和设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有的放矢地开展学校德育工作。
据悉,大良街道以创文为抓手,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效提升学生德育教育实效性。其中,通过传统节日教育、专项主题活动,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如举办“我们的节日”“向国旗敬礼”、全民国防教育日活动以及“美德少年”和“新时代好少年”评选等活动。
重视开展生命教育活动是大良街道德育工作的重要部分。其中,大良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成立以来已为1000人次的家长和学生提供了免费的咨询和辅导;同时主动对接高校资源,牵手华师心理学院共同建立本科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012年以来,街道连续组织开展了八届生命教育论坛活动等。
另外,大良街道高度重视德育师资队伍建设和家长学校建设,多方位推动德育工作高质量发展。值得关注的是,疫情发生以来,大良街道辖区内各校引导广大师生努力把疫情危机化为教育契机,开展了“线上升旗”“线上家访”“线上班会”“线上讲堂”等多样化的德育活动。据不完全统计,疫情期间,大良街道共开通心理热线31条,累计线上、线下心理辅导共计659人次。
致力打造德育工作品牌
接下来,大良街道重在加强德育工作规划和引领,推动街道德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加强街道德育工作顶层设计。全面理顺街道德育工作管理架构,组建街道德育工作智囊团和专家团队,打造家庭教育、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关工工作作为街道德育工作品牌,全方位重新构建街道德育工作新体系。
另一方面,几项重点德育工作也正在规划或进行中。如做好心理危机干预,制定《大良街道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举办第八届生命教育论坛,加强与兄弟区域、城市相关学校、学术团体及相关机构交流与合作;建设家校共育实验区,推进家长学分制;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继续常态化开展创文工作;积极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研究,开发有顺德区域文化特色,“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课程及评价体系,提升区域内学生综合素质水平。
优秀案例
西山小学:
绿色德育培养自信、健康、阳光的孩子
西山小学组织学生进行禁毒宣誓。/大良教办供图
作为百年老校,西山小学一直将全面提升学生德育素养放在学校发展道路的首位,通过德育实践来为教育教学的高质量保驾护航。在“绿色教育”现代办学理念指引下,西山小学的绿色德育工作也开展得有声有色,颇见成效。
西山小学不断丰富德育育人形式,从2013年起,便组织了“学生自我管理队伍”,努力在同学的心中树立一种“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的事自己管”的责任意识;2014年起,该校新的风景线——“橙色衣帽家长志愿者”为学校提供义工服务;西山小学还为孩子们量身定制了“135学生素养提升工程”,培养每个孩子要能写一手好字、学会三样乐器、学会五种体育基本技能;学校还开设了舞蹈、永春、粤曲等近十八个社团,丰富第二课堂的学习;作为省首批书香校园,西山小学坚持了十多年的经典诵读,并编写《西山小学粤语经典诵读校本教材》,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与本土文化对学生品行的浸染。
西山小学还首创新颖的德育评价方式,自主设计《花开的声音,成长的步伐——西山小学成长手册》,记录孩子们成长的点点滴滴;还专门设置“西山小学学生社区评价表”,通过社区居民对孩子们的点滴行为习惯给出良好的评价,从而强化孩子们的小公民意识,在实践中进行德育教育,从而形成自信、健康、阳光的心灵世界。
逢沙小学:
让每一个生命都绽放精彩
逢沙小学组织学生开展生命教育户外实践活动。/大良教办供图
“让每一个生命都绽放精彩”。多年来,大良逢沙小学响应大良教育办“立德树人”的德育宗旨,以“生命+实践”教育特色促进学生的主动健康成长,立足课堂,关注生活,聚焦生命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实践研究,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和文化内涵 ,创设生机勃勃的生命化校园。
逢沙小学不仅通过开展生命教育与学科深度整合,打造生命课堂;还编写出版生命教育专业教材《让生命绽放光彩》,全书围绕“人与己、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四个方面,根据学生不同的年段的认知特点和生命成长规律来开发和编写教材,受到家长、学生和社会人士的广泛赞誉。
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学生体验生命成长的重要途径。多年来,逢沙小学开展生命教育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家校联手,精心打造融合顺德地方文化、贴近生活的《生命教育社会实践活动课程》。
“走出去、多学习。”逢沙小学紧跟街道步伐,先后到广州市天河中学、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实验学校学习生命教育经验;聆听第一位登顶珠峰的教师陈钧均老师的《冰山上的成人之礼》生命教育专题讲座;到深圳博物馆开展爱国教育等一系列活动,提升生命的高度,推动德育工作发展。
成美初级中学副校长梁筱莹:
将德育工作做实、做细、做活
大良宣文体旅办、教育办主任李翠芬(右一) 向梁筱莹授“生命教育工作室”牌匾。/大良教办供图
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德育为先。成美初级中学副校长梁筱莹从“实”“细”“活”三大方面推进德育工作,体现了大良德育人立德树人的“天职”,先后获得佛山市教育系统先进教育工作者、顺德区骨干教师、首批顺德区优秀德育工作者、大良街道生命教育工作室主持人等荣誉。
安全隐患排查、安全月报表、德育工作会议、有针对性的德育团队培训、学校德育经验分享、生命教育论坛、德育课题研究、德育品牌申报……一系列的工作安排背后,展现的是精心,是细致,是态度,这是大良德育人严谨务实,不断进取的工作写照,梁筱莹就是其中一员,作为学校德育副校长和大良街道生命教育工作室主要负责人,她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全身心投入德育工作。
“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靠的是持之以恒的常规管理。”梁筱莹介绍,她提倡抓细节,按照个人礼仪要求、听课学习要求、劳动卫生要求、住宿生活要求等进行量化评比,抓好德育工作。
长时间专攻德育工作的梁筱莹感受颇深,她表示:“我一直坚持用‘爱’构筑学生心灵家园,用‘心’和学生沟通,用‘诚恳’打动家长。”也正因如此,她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广泛欢迎。同时,她把工作心得总结提升,发表论文《培养学生责任心四法》,撰写师德论文获佛山二等奖。
顺德本真未来学校老师张恒:
用14年的青春和专业奉献给心育工作
顺德本真未来学校心理老师张恒(右一) 指导青年教师参加省赛获一等奖。/大良教办供图
作为顺德区首位小学专职心理教师,顺德本真未来学校课程与质量管理中心副主任张恒,为整个大良街道的心育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先后被评为佛山市学科优秀青年教师、顺德区优秀心理教师、大良街道学科带头人等称号。他引领工作的14年来,大良的心育工作成效逐年提升,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了整个顺德区的标杆与榜样,在2014年顺德区唯一一次评选上,大良心育教研组被评为“优秀心育教研组”。
作为大良街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组组长、大良街道教育局心理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大良青少年心理咨询辅导中心秘书长,张恒老师积极带领街道心理工作室参与心育工作督查,开展全街道学生的心理普测、新入职教师的心理团辅、专兼职心理教师培训等多种心育活动,最终培育出省级心育示范校、特色校5所,为各镇街数量之首;并形成了以街道为主体的师徒结对形式,培养优秀心育教师,促进各校心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另外,张恒老师带领工作室成员连续承办了七届大良街道生命教育论坛,使得生命教育论坛成为了大良教育的一张名片;“大良青少年心理咨询辅导中心”成立12年来,累计心理辅导次数超千次,走进校园开展活动近百次,张恒老师带领中心成员开展的公益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