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楼盘惊现拳头大裂缝

  最近各地都是房价大涨,但房价涨了,住房质量可以保证吗?现在不少地方新楼盘惊现拳头大裂缝,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具体消息。

 

  近期,家住宝安中心区深业新岸线的市民刘女士向本报报料,称自己刚刚搬入新居,便发现小区大门外的广场上,多处地砖出现裂痕,且路面严重凹凸不平,由于房子是建在填海区之上的,她因此对自家的住房安全感到担忧。刘女士所住的楼盘是否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沉降现象?昨日,记者走访现场,发现不仅深业新岸线小区存在此类问题,宝安中心区附近新建的多个大型楼盘均出现了同样的问题。

  现场:拳头塞进裂缝中

  昨日下午2时,记者来到深业新岸线小区,多名小区业主均表示,1期2栋楼下的商铺附近,路面上的瓷砖有不少已经出现裂痕,“从大门出去就能看到,那一带是广场,我刚搬进来的时候,路面还是平的,现在却出现了好几个大坑。”居民刘大爷说,小区内也有发生类似情况的地方,但广场一带的路面最严重。

  记者随后进入广场区域,只见路面上的瓷砖果然有不少出现裂痕,有些已被灌入水泥,有些则尚未修复,看上去似乎是新近开裂的。在广场的东北侧,原本平坦的路面,有明显向下凹陷的趋势,远远望去,好像数个小“盆地”。

  在一家药店的大门前,记者看到,台阶与地面被“撕扯”开来,出现一条又宽又长的大裂缝。记者上前伸手去测量宽度,发现居然可以将整个拳头塞进裂缝中去。药店内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她去年年底刚来上班,当时店门口已有裂缝,“但情况好像越来越严重了,我明显感觉到裂缝越来越大了。”她还说,管理处曾经派人来维修过,用水泥将裂缝填塞,但没过多长时间,“伤口”再次被“扯开”。

  在一家名为“营养早晨活力站”的商铺门前,一块约60平方米的路面被人用花坛围起,活力站内的一名工作人员说,是管理处围起来的,“为了不让行人和车辆通过,因为那里已经发生了较严重的沉降。”该工作人员表示,除了深业新岸线外,附近还有不少楼盘存在类似问题。“这里是填海区,所以地面多多少少都会出现沉降,听说连宝安区政府的大楼也出现了沉降。”

  记者随后走访了周边多个楼盘,如“幸福海岸”、“西岸茶城”、“金泓凯旋城”、“熙龙湾”等,发现全部楼盘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沉降现象。

  居民:有人放心有人忧

  新建楼盘路面发生沉降,居民林小姐对此表示担忧,“每天看到小区外围的路面坑坑洼洼,真是很担心啊!而且也很不美观!”她说,有朋友就住在后海的填海区,但情况似乎没有宝安中心区这么严重。

  居民秦先生说,他上网查找过相关资料,得知填海区肯定会有沉降现象。国外的很多填海区,从建成到投入使用,一般要经历一段较长的时间。比如在台湾,填海后一般要等20至30年后才开始建房居住,“我们这一带的土地也全是填海填出来的,2000年才填好,5年后便开始有开发商建设楼盘,短时间内这么多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地面向下沉就不足为奇了。”他表示,自己买房时看中所谓的“无敌海景”,但入住后才发现有沉降问题,“现在多少有点后悔,当时应该考虑更全面些。我现在最担心的是,水、电、煤气等地下管线会因为下沉出现危险状况。”

  居民张女士说,西乡一带的填海区,不光新建的住宅区,新建的工业区一样有下沉,“我朋友的一个工厂,里面房子的地面已经跟墙体裂开,分离后降了10多厘米,厂区内的排水管甚至因为地面下沉而被拉断过。”她说,发现小区地面出现下沉后,深业新岸线的业主们曾多次向物业管理处投诉过,“但管理处说,建筑质量是没问题的,填海也并非开发商所为,而是政府行为。对此他们也无能为力。”

  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并非所有的业主都对地面下沉表示担忧,也有部分业主认为,既然是填海区,地面稍微出现点下沉是很正常的。“没什么好担心的,房屋的建筑质量很过硬,我可是花了均价1万8的价钱买的房,我相信居住安全绝对有保障。”居民兰小姐说。

  小区管理处:

  居住安全有保障

  深业新岸线小区管理处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该楼盘所在地,原本是滩涂,填海造地后建成了目前的小区。“楼宇桩基全部打在岩层上,居住安全方面绝对是有保障的。”他进一步表示,小区一期楼盘建成于2005年,部分区域出现沉陷现象是“很正常的”。对于有业主表示担忧,他说,管理处将对裂缝及路面下沉进行维修,“这笔费用全部由开发商支付,业主无需掏一分钱。”

  建楼前作过专业的沉降处理

  宝安区建筑工务局:

  建楼前作过专业的沉降处理

  记者就此又采访了宝安区建筑工务局,一位相关负责人称,填海片区建设的楼盘,都进行过专业的沉降处理,“桩基都十分稳固,主体建筑是不会像地表一样发生沉降的。”该负责人还说,在政府部门的监管下,开发商都会在处理沉降问题上拨出相应费用,并最终保证楼盘验收合格。“目前你们所看到的现象,到底是不是沉降还有待商榷,这需要监测部门进行专业的监测后才能下定论。”